上市公司鄉村振興優秀實踐案例——鴻達興業
2022-12-30 13:27:06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領導下,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如期高質量完成了第一個“百年目標”,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撐。黨的十九大作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為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指明了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事業中,眾多上市公司扭住發展是解決貧困問題的總鑰匙這一關鍵點,以地區資源稟賦和自身特點能力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摸索出了切實有效的上市公司幫扶模式,為脫貧地區拉動投資、促進就業,優化營商環境,引入市場化經營理念,帶動產業發展壯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在各地上市公司協會的支持下,發布了《上市公司鄉村振興最佳實踐案例》收錄了111家上市公司在鞏固脫貧攻堅和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的好的經驗和做法,期望通過《案例》的發布,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更加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做出更大的貢獻。
為土壤治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鴻達興業土壤改良案例
2020年,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笆奈濉睍r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期,要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逐步把國家“三農”工作的重點從脫貧攻堅轉移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來。
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保護和改良好土壤這一農業基礎成為重中之重。
鴻達興業致力土壤改良
用科技推動鄉村振興
在土壤改良與修復領域,上市公司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鴻達興業,證券代碼:002002)已深耕近十年。10年來,鴻達興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堅持綠色興農的理念,持續加大環保事業投入、綠色環保技術運用,在全國多個地區開展土壤修復和改良,讓瘦田變沃土,助力實現扶貧助農、保護土壤的目標。
作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鴻達興業董事長、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院長周奕豐在參與全國人大組織的土壤污染調研活動中,發現部分土壤有酸堿性過度、施肥過量、施農藥過量、污染等問題,如果不注重治理和修復,終歸會反映在餐桌安全上。于是,他一邊呼吁全社會提高對土壤污染防治及土壤改良工作的重視;一邊開始嘗試尋找解決辦法:自費千萬調研土壤治酸和組建土壤修復科技攻關團隊。
經過充分的調查論證,鴻達興業找到一個利用土壤調理劑調節土壤酸堿度,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解決方案,并由子公司西部環保有限公司進行批量生產,品牌為“豐收延”的土壤調理劑。
通過在廣東、內蒙古等地的小區肥效試驗證明,“豐收延”能有效調節土壤酸堿度,并增加農作物產量、品質和抗病害能力。經內蒙古自治區衛生檢測中心的檢測,認為“豐收延”屬于實際無毒物質,符合登記肥料急性毒性評價要求。經廣東耕地肥料總站及內蒙古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測中心檢驗顯示,“豐收延”重金屬均遠遠小于國家限量標準。經多方試驗和檢測,“豐收延”均無毒有效,一條切實有效解決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案孕育而出,為土壤“解毒”不再可望而不可即。
截至目前,鴻達興業幫助改良逾百萬畝土地,甚至改變我國西北部分地區長期不能種植農作物的歷史,為糧食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撐?!柏S收延”土壤調理劑業務覆蓋廣東、廣西、江西、浙江等中國多個省區,并且向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拓展。
與此同時,鴻達興業于2015年底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非營利性土壤研究機構——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已通過國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它的主要責任是研究土壤問題以及土壤防治修復,包括為社會免費測土、提供土壤改良方案等,同時,還基于實地調研,研發土壤修復劑,希望能更好地修復土壤、改善生活環境。6年來,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已測量了2萬多份樣本。
在提供土壤改良方案方面,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圍繞土壤資源與持續利用,土壤改良與污染控制治理技術、發展模式等做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為社會提供土壤治理技術咨詢及土壤、水質檢測分析等服務,積極開展土壤改良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及國內外土壤樣品及標本的采集與研究,推廣土壤改良與治理新技術。
此外,鴻達興業還聘請當地土壤改良和種植專家,打造土壤治理智囊團,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逐步設立“西部環保土壤改良科技服務站”,積極培訓各地農技人員和種植戶,并成功舉辦多場土壤改良、種植技術培訓會,推動科技下鄉,服務“三農”。
“我們的出發點就是將有障礙的土壤進行改良、修復,讓其回到健康狀態。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鴻達興業今后也會持續加大對環保事業的投入,繼續推廣土壤改良的理念,為農民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兵欉_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接下來,鴻達興業也將繼續響應政府的號召,結合各地的需求及特色產業的發展,發揮自己的優勢,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鴻達興業土壤改良案例分享
項目地:廣西崇左
成效:實現甘蔗種植每畝增產1噸
廣西崇左有“中國糖都”之美譽,蔗糖產業是當地農戶主要的收入來源。然而,近年來卻有不少農戶反映:甘蔗畝產量降低,收入也每況愈下。
得知蔗糖產量降低后,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并對廣西崇左市的農耕土壤進行取樣檢測。經考察了解發現,該地區由于種植結構較單一,化肥、農藥施用過量,使得土壤酸化、板結情況不斷加劇,導致甘蔗產量下降。
若想改變這一狀況,首先就要進行土壤改良。為此,鴻達興業在廣西崇左開展了精準扶貧活動:向每戶免費派送一包“豐收延”土壤調理劑,大概有500多戶。不到一年的時間,崇左地區通過施用“豐收延”土壤調理劑的甘蔗地,土壤酸堿度得到有效調節,板結情況明顯改善,土壤地力、肥力提高,每畝地甘蔗產量增加近1噸,蔗糖糖分也提高了,能給農戶帶來約500元/畝的增收。
如今,“豐收延”助力崇左甘蔗種植戶的扶貧活動還在持續開展,參與的農戶達2萬多戶。
項目地:海南
成效:香蕉種植每畝增收上千元
香蕉產業是熱帶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其中,海南省是我國香蕉的主產區之一,也是最早實現香蕉產業化、組織化發展的產區。不過,“黃葉病”卻讓當地果農無比頭疼。
據了解,黃葉病發病時,蕉株的下方老葉葉緣首先黃化,逐漸擴大至中肋,葉柄軟化彎曲下垂,枯萎,上方幼葉亦逐漸發黃,最后導致整個蕉株枯萎死亡,給果農帶來巨大損失。而“黃葉病”的根源依然是土壤。
為此,鴻達興業在海南開展起了系列扶貧活動。通過測土、提出解決方案、小規模試驗......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專家組欣喜地發現,通過施用“豐收延”土壤調理劑的香蕉,平均每株可增產3斤-5斤。
據介紹,一畝地大概可以種植150株香蕉,也就是說,每畝可增收450斤-750斤。按收購價1.5元/斤來計算,果農一畝地可增收670元-1125元,成效顯著。
緊跟其后,鴻達興業更是在海南挑選了50個大型的香蕉種植基地進行土壤改良、修復,助力果農增產、增收。據了解,每個種植基地的規模都在300畝以上。此舉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未來將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項目地:新疆
成效:棉花種植每畝可增產1噸
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也是世界重要棉花產區。2019年,全疆棉花總產量達到500.2萬噸,分別占全國和全球棉花產量的84.9%和19.4%。為了推動“白色產業”的發展,提質量、降成本、增效益也是當地的重要目標。
而響棉花單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土地鹽堿化,土地鹽堿嚴重影響到了棉花的出苗、根系生長、現蕾、開花、坐果等,以致新疆有些地方根本種不出棉花來。
令人頭疼的是,鹽堿地的改良又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在我國,鹽堿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東北地區,以黃河沖擊形成的河套平原的中套、下套地區的土地鹽堿化尤其嚴重。
2016年鴻達興業在助力新疆棉花增產、增收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先是小規模試驗,當取得明顯成效后,再大范圍推廣。起初在新疆的“試驗區”達150畝,農戶可免費試用土壤調理劑。通過土壤調理劑的改良,棉花產量每畝可達550-560公斤,一般情況下450公斤/畝。
作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參與方,鴻達興業和全國各地的眾多農戶一起見證了越來越多的改良農田迎來豐收。截至目前,除了上述幾個項目地點外,鴻達興業還助力山西、甘肅、廣東等多個地區的提質增產。通過使用“豐收延”土壤調理劑后,農作物喜獲豐收、達到高產,農戶也實現了脫貧增收。
鴻達興業一直堅持“實干創造未來”的企業精神,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做好環保事業與扶貧振興鄉村工作。實踐證明:對于案例所述的農村地區,要因地制宜,以“授之以漁”的方式,既可治標,又可治本。鴻達興業運用專業的土壤改良技術,指導農戶改良土壤,增加種植收入,幫助農戶增產增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未來,鴻達興業將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提升百姓幸福感,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